为促进我国天文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和表彰在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应用和技术发展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天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天文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了2010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活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 SDSS光谱巡天天区发现新的类星体”入选2010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美国SDSS巡天迄今为止已在约1万平方度的天区发现12万个类星体,这一目前最大的类星体样本在研究宇宙再电离、宇宙大尺度结构和类星体物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DSS类星体大多是低红移的,只有约10%的SDSS类星体红移超过2.2。而且,SDSS类星体样本在红移位于2.2到3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完备性,尤其在红移为2.8时其不完备性甚至高达90%。如何克服SDSS类星体选源判据中的缺陷,找到更多在SDSS巡天中漏掉的红移在2.2到3之间的类星体,构造比SDSS更完备的类星体样本,已成为LAMOST类星体巡天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前人已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SDSS光学巡天和英国UKIDSS近红外巡天中类星体和恒星测光数据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利用近红外颜色(Y-K)和光学颜色(g-z)相结合来寻找红移小于4的类星体的新判据(Wu & Jia 2010, MNRAS,406,1583)。在2009年至2010年LAMOST试观测期间,我们利用这一新判据在部分天区选取了一些类星体候选体进行了观测。在对其中一个 5 度视场天区的一次曝光观测中就发现了8颗新的类星体,其中5颗类星体的红移大于1.6,有2颗红移大于2.4 (Wu et al. 2010, RAA, 10, 875)。这是LAMOST第一次在SDSS光谱巡天天区发现新的类星体。这些类星体的i星等在16.44和19.34之间,其中最亮的一颗类星体(i=16.44)红移为2.43,属于宇宙中最明亮的类星体之一(Wu et al. 2010, RAA, 10, 737)。这些发现证实了利用我们提出的新的类星体选源判据,使LAMOST具有在别人做过光谱巡天的天区做出新发现的能力。这些结果已引起国外同行的重视,美国SDSS部分学者(Peth, Ross & Schneider, 2010, AJ, in press; arXiv: 1012.4187)也开始意识到类星体近红外判据选源的重要性,他们利用不同样本重复了我们对类星体近红外颜色和光学颜色的研究,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他们的测试很多已在Wu & Jia(2010)中做过,且其结果与Wu& Jia(2010)符合很好(very good general agre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