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3年学术年会在雅安举行

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3年学术年会于11月13日至11月17日在四川雅安市举行。本届年会由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是“从脚下到云端(From the Ground to the Cloud)”。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广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三峡大学、天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北京月新时代科技、重庆梧台科技、EMC、观瞳创视、浪潮集团、微软亚洲研究院、浙江新昌星空文化传媒、中科曙光等28个单位的7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本届年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报告主题涉及天文学研究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利用、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数据挖掘、虚拟天文台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高性能计算、科学传播工作等诸多方面。

2001年陈建生院士和赵永恒研究员共同组织首次虚拟天文台研讨会,至今本系列年会已经成功举办12届。本届年会采用了学术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年会上,学术报告和嘉宾论坛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即“天文学研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天文信息学这样的交叉学科如何获取更多支持和认可”、“虚拟天文台与具体天文项目的结合”、“利用已有科学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学传播工作”。

在嘉宾论坛中,代表们发言踊跃,集中就如何让天文信息学发展更加迅速,让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紧密顺利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热烈讨论。大数据存储和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等话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代表们共同讨论决定“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4年学术年会”将由新疆天文台承办,于2014年秋天在乌鲁木齐召开。关于本届年会的详细情况和会议资料请访问会议网站

微软全球副总裁Tony Hey访问国家天文台

2013年10月23日,微软全球副总裁Tony Hey博士一行对我台进行访问。微软研究院学术合作部总监Dan Fay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经理吴国斌博士陪同来访。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副台长郝晋新会见了Hey博士等来访客人。赵永恒研究员、崔辰州研究员以及信息与计算中心部分人员参加会见。
赵刚书记首先对Tony Hey一行表示欢迎,对微软研究院在与我台开展学术合作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崔辰州研究员回顾了自2002年微软资深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博士首次到访国家天文台以来的11年间双方愉快且成果丰硕的合作历程。
Tony Hey博士对微软研究院与国家天文台过去11年间取得的合作成果十分满意,表示将继续加强和深化双方在Worldwide Telescope、虚拟天文台方面的合作,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的领域。
会谈后,微软研究院的来宾在信息与计算中心人员的引领下参观了国家天文台综合展厅和数据中心机房。

Tony Hey博士一行访问国家天文台
 

Tony Hey博士参观国家天文台数据中心

China-VO完成国内首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近日,国内首座由海量科学数据驱动运行的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新路小学建成,并于2013年10月21日正式交付使用。


 

天文科技领域云项目启动会召开

信息时代的天文科普工作研讨会举行

2013年6月28日至30日,由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和综合办公室主办,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北京天文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协办的“信息时代的天文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来自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三峡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马格德堡大学、济宁十五中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观瞳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Li's Design等文化传播企业,腾讯网、搜狐网、果壳网、中国科普博览、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牧夫天文论坛、星友空间站、洞察、科学空间、星星天堂、Karajin's星空下、星光天文知识网、iAstro、星际、开阳之辅、深邃宇宙、星际指南等科学和天文网站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信息时代的各种装备、各类通信方式,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读书、讲座、影视资料放映等传统的天文科普工作方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能满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需要。与会代表们从公众科普需求的新特点、科学传播的新途径新方式、科学传播的协同协作和共同学习、科学传播的安全问题等许多方面深入探讨了信息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天文科普工作。

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姜晓军研究员致开幕词,欢迎大家到兴隆基地研讨信息时代的天文科普工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兴隆基地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规划。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行。启动会由项目负责人、网络中心主任黄向阳主持。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信息产业处处长徐彬在致词中谈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并指出要依靠新的方式、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应用帮助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希望结合中科院的优势与特色,能够探索大数据的潜在发展前景与效益,支持相关领域内的融合创新与思想碰撞,发挥科学院对社会的基础性的前瞻性的作用。
随后,项目联合负责人、网络中心主任助理、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研究员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副研究员、物理所孟胜研究员、北龙泽达(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甘宁总经理分别就天文领域应用示范、材料基因组领域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服务等内容依次进行了汇报。
会上,与会专家对项目组的前期工作基础以及该项目的实施方案给予了肯定,并对基础研究的大数据获取的方式、组织与管理、关联与发现、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就协同创新、科研模式变革、服务模式、产业化探索、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院办公厅副主任吴钰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要求,希望项目组实施推进过程中,要站得高想得大,起步要稳,把困难想足,踏实推进,不要盲目的追求阶段性成果,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提炼、注意调整提高、注意把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多的领域。
相关领导、专家以及项目实施团队共50多人参加了启动会。
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3387号)的要求,在院基础局牵头组织、信息办大力支持下,网络中心、国家天文台、物理研究所、北龙泽达(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提出申请,并于2013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启动实施。该项目将以大科学装置和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为牵引,突破基础研究大数据融合管理、高效处理、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形成基础研究大数据分析公共支撑软件包和一批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包,构建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PB级基础研究大数据汇聚融合、开放共享与高效处理,大幅提升基础研究大数据管理、处理与分析能力,为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在线基础研究大数据的集成共享与知识发现服务,探索产业化模式;并在天文、材料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虚拟天文台需求征集

中科院天文领域计划以组织实施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天文科技领域云”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契机,统筹中科院天文科技资源和天文信息技术研发力量,建立中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支撑天文学研究和科学知识传播,打造一个真实的虚拟天文台。

中国虚拟天文台将主要提供如下4个方面的服务:

  1. 望远镜开放服务,为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提供统一时间申请、审批和数据归档服务,有条件地向爱好者和公众开放专业设施。
  2. 数据开放共享服务,在尊重相关数据使用政策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对国内、国际数据资源的快速访问,支持海量异构数据的过滤、融合等操作。
  3. 数据分析与挖掘环境,为科研用户提供支持海量高维复杂数据的加工处理与挖掘分析环境,支持天文统计学课题的开展。
  4. 可视化及公共数据服务,面向科研人员和公众提供海量数据的准实时可视化,为教育、科普等非科研需求提供数据服务。

中国虚拟天文台将为:

  • 观测设备管理者提供观测申请和审批、数据标准化归档与开放使用以及成果展示平台;
  • 为科学用户、教育用户、公众用户提供观测申请、数据使用和成果共享平台;
  • 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天文观测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数据产品使用情况的客观统计数据。

为了设计和建设好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诚恳地邀请大家把对中国虚拟天文台的需求和期望告诉我们!

请点击下面的连接提交您的需求:

http://web.china-vo.org/call4requirement/app/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用最大的努力来回报您!

中科院天文领域科研信息化研讨会召开

        4月16日,中科院基础局在紫金山天文台组织召开了“中科院天文领域科研信息化研讨会”。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共计60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组织实施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天文科技领域云”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契机,旨在充分利用我院天文领域各单位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基础,统筹我院天文科技资源和天文信息技术研发力量,建立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支撑天文学研究和科学知识传播。
  会议首先由各单位信息化工作负责人介绍了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从报告情况看,近几年天文口各单位普遍重视信息化工作,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建立相应规章制度,提高了对科研工作的支撑能力。
  会议随后由国家天文台崔辰州研究员代表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团队报告了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统筹方案。会议就具体工作方案和组织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在讲话中强调统筹做好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有利于资源整合与共享。同时要求虚拟天文台作为统筹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要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支撑好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两个方面的工作,促进我院天文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究成果的宣传和展示。
  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我院天文领域信息化工作进入了有组织发展的新阶段,在工作机制中设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理事会制度有助于加强对天文观测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一行访问天津大学,深化双方在天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

4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研究生部主任杜红荣、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一行三人访问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会见了郝副台长一行,计算机学院院长党建武、原院长孙济洲、副院长车明,软件学院副院长张加万等陪同会见。期间举行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奖学金”的颁奖仪式,并进行了合作研讨。会见活动由党建武主持。

刘东志首先对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来访表示欢迎,并从自己对天文的认识和兴趣谈起,指出国家天文台与天津大学在诸多方面有优势互补的合作潜力,以数据为核心的天文学科研是典型的大数据科学,因而与计算机、软件专业关系密切;双方已经在此领域进行了多年合作,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对于天文观测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天津大学的精密仪器、自动控制、材料、建筑等相关专业也与国家天文台有潜在合作机会;天津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也将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郝晋新表示,双方已经在虚拟天文台研究开发等天文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质性工作。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建设工作当前正面临着新的契机,希望双方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机遇,把合作科研做得更好。另外国家天文台也支持多种形式的科研合作,除了联合建立实验室等研究单位外,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设立了专项天文联合基金,鼓励国家天文台与外单位合作申请,其中部分课题只允许中国科学院外的单位牵头申报。

随后举行了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奖学金”的颁奖仪式。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党建武宣读了本届三位获奖者名单,并与郝晋新、刘东志一道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证书。该奖学金于2009年设立,用于奖励各高校在天文学方工作出色的本科生。天津大学已经累计有12人次获奖,同时也是唯一在计算机/软件专业设立该奖学金的高校。

孙济洲教授对双方在天文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的科研合作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天津大学自2004年起开始参与天文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2008年正式成立“NAOC-TJU天文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这是我国首家天文信息技术实验室。在过去的9年期间,双方已经共同获得 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了973、中科院信息化专项等多项课题,联合培养研究生10余人;双方共同研发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南极AST3望远镜等系统中实际应用;形成了稳定的海量天文数据处理、天文数值模拟科研方向。随着新生力量的加入,研发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为双方进一步深入和拓宽合作领域提供了保障。

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2年学术年会在宜昌成功举行

中国虚拟天文台暨天文信息学2012年学术年会于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成功举行。关于本届年会的详细情况和会议资料请访问会议网站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