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无疑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最特殊的天体了。它们令人敬畏的外表、不可预期的出现及特殊的运行轨道,都使彗星成为太阳系中最特殊的天体。当一颗彗星刚刚被发现时,它通常仅是一个微弱的光斑,随着逐步向太阳靠近,一条发光的尾巴便从神秘的彗核中伸展出来。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记录了彗星的出现,古巴比伦和我国的记录历史已有4000年之久。
早期天文学家通常把彗星看成是地球大气层的一种发光现象。直到Tycho
Brahe研究了1577年的彗星之后,人们才认识到彗星的运行轨道在月球之外。他的学生开普勒以后对几颗彗星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彗星沿直线运动。
哈雷运用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24颗彗星的轨道。他认为彗星也是象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在计算中,他发现1531、1607、1682年的三颗彗星轨道极其相似。他推断它们可能是同一颗彗星,以76年为周期运行,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遗憾的是,当这颗彗星按他预期的时间再次回归时,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已不在人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颗彗星成为哈雷慧星。它的上次出现是在1986年,国际天文学界组织了联测。下次回归则要等到2062年了。
每年都要发现许多新彗星,其中大部分是爱好者在进行巡天时发现的。新彗星通常是以它的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海尔--波普彗星就是以海尔和波普两位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抛物线形的,也就是说大部分彗星是一去不复返的天外来客。对于以椭圆轨道运行的彗星,它们将周期性的访问太阳,通过近日点。根据周期长短不同,分为长周期彗星和短周期彗星。
当一个彗星通过木星轨道时,将由于木星强大的引力而稍稍减速。这将导致彗星的轨道和周期发生变化。比如海尔--波普彗星在通过木星前的周期是3200年,而现在的周期是2400年。
通过望远镜观察可以发现,在彗星的头部是个浓缩的亮核,称彗核。它被一个称为彗发的模糊球状云团所包围。一些彗星的彗发不比地球大,但一些彗星则拥有太阳大小的彗发。彗发的大小随彗星离太阳的远近而变化。彗核很小,一般直径只有几百米到几千米大小。尽管彗尾有庞大的体积,但它的质量是非常小的。一个普通彗星的质量还不足地球质量的十亿分之一呢。
彗尾是最令人注目的部分。它总是背向太阳一方,且它的大小随彗星离太阳的远近而变化,在近日点时达到最长。1843年的大彗星其彗尾可长达两个天文单位。
在彗尾处好象可见到有物质不断从彗发喷出而喷向彗尾。块状的物质经常会看到从彗发喷出来。偶尔还可发现从头部喷出的物质流,在尾部形成飘带状的条纹。
构成彗尾的分子和粒子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其中之一是太阳的引力。另一种是太阳的辐射压力,它将把粒子推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影响最大的力是彗星微粒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力此外还包括彗星微粒间的电藕合力及星际磁场的作用力等。由头部喷出的物质由于太阳风的作用而被吹向被向太阳方向形成美丽的彗尾。从彗星中逃出的物质最终被抛弃在太阳系中。
彗核是一个“脏雪球”,主要由固态的甲烷、氨和水组成。还包括少量的金属和硅酸盐物质。
彗星从何而来呢?最广泛的看法认为:在离太阳一百万天文单位的空间处由一至少包括一千亿颗彗星的云团,称为奥尔特云。由于恒星引力的摄动作用,一些彗星便离开彗星团而走上奔赴太阳的漫漫历程。在它们离太阳约3个天文单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