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You are here

LAMOST发现大量白矮星

   

近期,国家天文台郭金承博士和赵景昆研究员等人通过三种独立的方法从LAMOST DR2数据中筛选出1000多颗不同类型的白矮星,通过与已发表的白矮星星表文献交叉,发现其中383DA白矮星、4DB白矮星和138个白矮-主序双星为迄今最新发现的,LAMOST的这一发现为白矮星的“大家族”再添“新成员”。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银河系中大约97%的恒星最终都会演化为白矮星,因此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代表性产物,它不仅可以提供恒星形成的精确记录还可以用来研究银河系演化的历史。LAMOST的海量光谱数据为搜寻大样本的白矮星群体提供了极佳的资源,而大样本的白矮星将为进一步研究其内部特征和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等前沿课题提供重要的观测依据。

 

 

 上图为LAMOST光谱的白矮星和M型星的模板拟合。上图灰实线为LAMOST光谱,红虚线为白矮星和M型星的最佳合成拟合。蓝色点线为白矮星模型,青色虚线为M型星模型。下图显示了拟合的残差。

  郭金承等人先后采用三种独立的方法对所有LAMOST DR2的光谱进行了初步筛选,然后在三万多的候选体中挑出了1056DA白矮星、34DB白矮星、276个白矮-主序双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白矮星共15种,并从中证认出新的成员星。对新证认出的信噪比大于10DA白矮星光谱进行了白矮星光谱拟合,得到了有效温度和表面重力等参数信息。对高信噪比的白矮-主序双星候选体进行了光谱拟合和分析,最终获取了这些白矮星的有效温度、表面重力、质量、冷却年龄、半径和距离,以及伴星M型星的有效温度、表面重力、质量、半径、金属丰度、子光谱型等参数。通过各参数分布以及与其他研究中共同源的参数对比,可以得知计算出的参数分布正常,但信噪比对参数精度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