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You are here

综合新闻

马赛天文台前任台长Georges Comte教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为期半年,在国家天文台专职从事LAMOST数据处理工作。3月25日,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赵刚为Georges Comte教授颁发聘书。

Georges Comte教授曾任法国国家天文和物理理事会天文分部主任,擅长河外天文学,对恒星形成星系光学波段的光谱、图像和测光有较深造诣。在积分视场摄谱仪和缩焦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星系光谱的自动分析软件,大视场光谱图像的处理方法等有深入的研究。Georges Comte教授发表过多篇论文,为多家国际期刊的文章审稿。受30多次国际会议邀请审查文章,主办了1994年在法国马赛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49次会议“天体物理中的三维光谱方法”。Georges Comte教授LAMOST项目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一直对LAMOST的数据处理工作提出建议,并曾担任LAMOST科学目标国际评估委员会成员。

Georges Comte教授受聘期间的具体合作项目是研究LAMOST的数据处理,建立LAMOST自己的光谱参考系统,指导研究生完成相关课题,还计划为巡天与数据部的职工进行10次数据处理的专业培训,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天文数据处理人才。

为促进我国天文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和表彰在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天文学应用和技术发展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天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中国天文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了2010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活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在 SDSS光谱巡天天区发现新的类星体”入选2010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美国SDSS巡天迄今为止已在约1万平方度的天区发现12万个类星体,这一目前最大的类星体样本在研究宇宙再电离、宇宙大尺度结构和类星体物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DSS类星体大多是低红移的,只有约10%的SDSS类星体红移超过2.2。而且,SDSS类星体样本在红移位于2.2到3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完备性,尤其在红移为2.8时其不完备性甚至高达90%。如何克服SDSS类星体选源判据中的缺陷,找到更多在SDSS巡天中漏掉的红移在2.2到3之间的类星体,构造比SDSS更完备的类星体样本,已成为LAMOST类星体巡天的主要目标之一。

Pages

Subscribe to 综合新闻